货币信贷环境总体合理充裕 成经济复苏重要支撑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重燃市场降息降准预期

美股新闻 3年前 (2022) 123meigu
7 0

货币信贷环境总体合理充裕 成经济复苏重要支撑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重燃市场降息降准预期
© Reuters. 货币信贷环境总体合理充裕 成经济复苏重要支撑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重燃市场降息降准预期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央行今日在学习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时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货币金融环境总体合理充裕,此次金融委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要继续加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同时,继续向实体经济投放新增贷款。

多位业界学者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这与1-2月份金融环境总体合理充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全球的经济、金融环境愈发复杂,保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十分必要。总体看,我国宏观政策“工具”依然充足,但应瞄准需求减弱、供给冲击等痛点,进行更加精准地调控。

前两个月新增信贷总量适度、流动性充裕 有效支撑经济复苏

今年年初,实体经济部门获得了较为充足的金融信贷支持,资产负债表得以改善,推动了生产回暖。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朱鹤、研究员盛中明撰文指出,1-2月份中国宏观经济表现显著超过市场预期,在投资、服务消费等某些方面表现出复苏迹象,其中,实体经济在年初了获得了较强的信贷支持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尽管2月份的社融和新增贷款有所回落,但是今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及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总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多增。前两个月新增社融达到7.36万亿元,同比多增48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共计5.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700亿元。

除了保证“量”的供应,“价”也呈现持续回落走势。随着央行于1月份下调LPR利率,也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行。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增强,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降幅达0.82个百分点。

此外,央行综合运用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流动性管理,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SLF的各期限品种、1 年期MLF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数据显示,当前R007和DR007基本上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波动,未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近日央行超额续做MLF及向中央财政上缴利润1万亿,都有助于维持流动性平稳。2月,外汇占款环比增加61.88亿元,也将直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货币政策主动应对 意味着降息降准窗口进一步打开?

尽管总体上看,货币信贷的供应是合理充裕的,但今日金融委提出的“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尤其是在本月MLF利率并未如预期般下调的情况下,还是引发了市场对降息降准时间窗口的猜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会议强调货币政策“主动应对”,且强调一季度时间窗口,意味着3月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概率增加,3月或二季度可能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亦认为,会议在总体基调上再次强调稳字当头,传达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关切,特别强调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这表示货币信贷仍有可能加大实施力度。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曾表示,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下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他同时称,今年将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

“目前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都有宽松的空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货币政策层面,利率和存准均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国君宏观预计,“稳增长”大概率贯穿全年,货币政策下半年可能主要是结构性工具发力,总量宽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降准方面,全年需要M2同比维持9.0%的假设下,降准还有50~100BP空间。2022年8月前MLF到期量不大,但考虑2021年“前瞻式”的降准节奏,降准更可能发生在2、3季度。

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独立性 不会过多受外部冲击

有观点认为,输入型通胀、汇率波动以及部分国家开启紧缩政策,都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扰动。尤其是美联储利率决议公布在即,市场预测美联储将以加息25个基点启动加息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能否保持独立性,而不受外部的影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认为,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大,我国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周期来安排自己的政策。但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过程中,中国的确无法无视国际变化,因此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一定要平衡好发展与金融稳定、资本流动、输入型通胀等问题之间的关系。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无论是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中国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均是从自身经济形势出发的、“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从短期来看,“稳增长”需要实行边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积极财政政策将与货币政策产生协同效应。

他预计,从二季度开始,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行动起来,促进“十四五”重大工程尽快落地,“六稳、六保”政策尽快实施。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多管齐下,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此外,曾刚表示,今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供给端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应避免因此给宏观政策的实施带来掣肘因素,其中稳定粮食和能源等重要基础品价格是关键。“比起总量空间充足,今年更应看重财政资金、货币政策有没有用于提振内需,用于消除供给端的瓶颈、保证能源和粮食价格平稳的痛点上。”在他看来,今年宏观调控政策应重点瞄准需求减弱、供给冲击等痛点,并进行更加精准地进行调控。

“面对来之不易的积极态势和潜在风险,扩张性的宏观政策要尽快落地,保住来之不易的复苏迹象。”朱鹤和盛中明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要“以我为主”,通过清晰的利率调整轨迹向市场释放坚定的稳增长决心,稳定企业和市场的投资信心;同时应支持信用扩张,降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尽快释放出稳增长的信号。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