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今年来新股破发仍是关键词,前2月投行谁发力?海通、中信、中金IPO承销收入居前三,申港第六崭露头角
财联社(深圳,记者 黄靖斯)讯,“冲A”上市公司49家,首发募集资金1298.87亿元,这是开年2个月新股IPO交出的成绩单。
同比来看,前2月新股发行数量大降三成,但得益于中国移动等“巨无霸”IPO,今年首发募资额同比激增1.6倍。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依旧是IPO发行的主阵地,共迎来34家上市企业,占比近七成;北交所也贡献了4只新股,但募资额均不足3亿元。
A股近期表现低迷,新股首当其冲,不过2022年的破发来得似乎要更早一些。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 7只破发新股,分别是翱捷科技、迈威生物、亚虹医药、大族数控、臻镭科技、星辉环材和唯科科技;其中首只破发新股是1月7日上市的亚虹医药,最惨新股是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首日跌幅达33.75%。
上述49家IPO上市公司由23家投行保荐。行业集中度上,Top 5投行IPO保荐承销数家数占比接近六成,马太效应加速显现。保荐承销数排名靠前的包括:中信证券(12家)、海通证券(9家)、中信建投(6家)、中金公司(5家)和华泰联合(4家)。
募资规模上,中信证券337.17亿元高居榜首,中金公司290.95亿元位居第二,海通证券168.13亿元排在第三;收入端,海通证券凭借7.26亿元收入力压“三中一华”,排名第一,中信证券(5.69亿元)、中信建投(3.02亿元)、中金公司(2.88亿元)和招商证券(1.79亿元)分列第2至第5;申港证券以1.47亿元的首发收入排在第6,在群强环伺的投行竞争格局中崭露头角。
前2月IPO募资额同比增1.6倍
2022年前2月新股发行数量大降三成,去年A股IPO发行的高景气似乎未能延续。
Wind数据显示,今年1-2月,A股股权融资总规模达到2927.63亿元。其中,IPO首发49家,上年同期为71家。尽管IPO发行数量同比大降三成,但在“巨无霸”中国移动的加持下,今年IPO首发募集资金也水涨船高,达到1298.8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倍。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IPO发行依然表现最为活跃,共迎来20家上市企业,占比超过四成;科创板IPO阵营也在稳步壮大,今年共有14家企业上市,占比近三成;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IPO上市企业分别为5家和6家;此外,北交所也贡献了4只新股。
从募资规模看,2022年前2月十大IPO分别是:中国移动(519.81亿元)、 晶科能源(100.00亿元)、翱捷科技(68.83亿元)、三元生物(36.86亿元)、铜冠铜箔(35.79亿元)、天岳先进(35.58亿元)、迈威生物(34.77亿元)、大族数控(32.16亿元)、星辉环材(26.91亿元)和亚虹医药(25.28亿元),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等热门赛道。
今年来,中国移动等“超级项目”的落地,进一步加剧了IPO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49家上市公司平均募资27.06亿元,除中国移动和晶科能源,其余上市公司募资额均为两位数,其中33家公司募资额不足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有泓禧科技、威贸电子、沪江材料、威博液压等4家募资额不足3亿元的“袖珍”上市公司,而这4家企业无一例外均来自北交所,其原因也在于北交所更低的IPO市值要求。
发行价格方面,开年仅2个月已涌现出3只百元新股,来自于计算机通信和食品制造业,分别是翱捷科技(164.54元)、东微半导(130.00元)和三元生物(109.30元)。
7只新股破发,破发率逾14%
进入2022年,新股首日破发现象仍在上演,且均发生在科创板和创业板。
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 7只新股上市当日破发,破发率逾14%,破发新股分别是翱捷科技、迈威生物、亚虹医药、大族数控、臻镭科技、星辉环材和唯科科技;其中翱捷科技和迈威生物均属于未盈利企业。
不过2022年的新股破发来得似乎比往年还要早一些。1月7日,亚虹医药上市首日开盘破发,成为2022年第一只破发新股,首日收盘跌幅超过23%。亚虹医药为一家专注于泌尿生殖肿瘤的全球化创新公司,有“泌尿生殖肿瘤第一股”之称。
1月14日登陆科创板的翱捷科技成为年内最贵新股,不过上市首日也沦为年内“最差新生”。翱捷科技开盘破发,首日跌幅达33.75%,成注册制实施后首日跌幅最大的个股,也创下20年以来首日最大跌幅纪录。上市月余,翱捷科技跌幅仍在扩大,截至3月1日收盘,翱捷科技报收89.39元,较发行价164.54元已接近腰斩。
对于新股破发渐成常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的观点是,长期来看,这并非坏事,能够促进价值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归,对新股有一个真实价值的判断。持续破发会带来一级市场的冷静,有些优质企业可能会延后上市;也会促进二级市场的炒新行为的校正,带来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田利辉表示。
新股破发接二连三,2022年打新收益率恐怕也要打上问号。田利辉建议,新的市场生态下,投资者要打破“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打新需要理性和分析,需要改变盲目打新和炒作新股的行为,根据企业价值和一级市场定价来遴选股票。”
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陈果在1月9日发布的研报中明确表示,“我们建议投资者对于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定价过高的但实质科技属性较弱的的公司给与合理估值,甚至退出报价。”
中信证券此前也曾提示,考虑到“询价新规”的长期影响,尽管主板注册制改革有望成为打新收益的新增长点,但整体来看,预计2022年打新收益将进一步下滑,中性假设下,预计2~5亿A类账户全年打新收益约2.5%~5.3%。建议关注定价能力强的公募产品、卖出策略优化以及北交所的打新机会。
中信保荐家数领跑,海通承销收入居首
尽管2022年IPO新股发行有所降温,但各投行之间的卡位比拼强度丝毫未减,马太效应加速到来的同时,也有中小玩家崭露头角。
开年来,23家券商均有IPO保荐项目入袋,行业集中度上,Top 5投行IPO保荐承销数家数多达36个,占比接近六成,马太效应加速显现。
中信证券保荐承销数量依旧领先,独揽12单IPO首发项目,市场份额高达19.35%;海通证券首发家数为9家位居第二,中信建投6家排在第三。首发家数排名前10的券商还有:中金公司(5家)、华泰联合(4家)、招商证券(3家)、国泰君安(3家)、广发证券(2家)、东吴证券(2家)和民生证券(2家)。
首发募资金额方面,23家投行前2月共募资1248.87亿元,头部券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Top 5 投行募资总额达984.84亿元,占比近八成。中信证券凭借337.17亿元募资额依旧高居榜首,中金公司募资额290.95亿元位居第二,海通证券168.13亿元排在第三,募资额超过百亿的还有118.34亿元的中信建投。相比之下,“三中一华”中的华泰联合则暂时掉队,前2月募资额仅41.44亿元,排名第7,与“三中”融资规模相去甚远。
事实上,今年来的大型IPO项目也几乎被头部券商锁定,一些大额融资的IPO项目,如中国移动、晶科能源、翱捷科技、三元生物等,大多被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头部券商获得。
前2月IPO承销收入也放榜,20家券商共揽获IPO承销收入31.85亿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头部券商之中,IPO承销收入较承销家数、规模座次发生了些许变化,海通证券凭借7.26亿元“落袋”力压“三中一华”位居榜首,也独占超过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中信证券(5.69亿元)、中信建投(3.02亿元)、中金公司(2.88亿元)、招商证券(1.79亿元)分列第2至第5。值得注意的是,华泰联合已掉出前10之列,前2月的首发收入仅0.78亿元。而前10中也相对罕见地出现了中小投行的身影,申港证券以1.47亿元的首发收入排在第6,在群强环伺的投行竞争格局中崭露头角。
申港证券喜提的这一单IPO项目为星辉环材。1月13日,星辉环材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6.9亿元,承销与保荐费为1.47亿元,该费用在今年上市的49单IPO项目中排名第10。不过,受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星辉环材开盘破发,首日跌逾9%。
转载请注明:今年来新股破发仍是关键词,前2月投行谁发力?海通、中信、中金IPO承销收入居前三,申港第六崭露头角 | 美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