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三年博弈进入“决战”阶段,汇丰、平安各自亮明最终态度,亚洲业务之争两周后水落石出?
财联社4月20日讯(记者 梁柯志)随着汇丰控股5月5日股东大会的逼近,汇丰与平安等股东之间围绕汇丰亚洲业务结构的三年博弈进入“决战”阶段。
北京时间4月19日深夜,汇丰控股董事会在官网公开发布一份“汇丰对平安资管声明的回应”。该声明表示,由平安提出、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大大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因此,汇丰控股董事会建议,股东在即将举行股东大会上投票反对第17和18项决议案。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双方交锋日益密集。4月16日和4月18日,汇丰与平安先后公开发声重申己方立场,并引发市场关注。19日汇丰控股董事会的声明更是罕见地直接亮明态度。
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汇丰控股此前公布的股东大会资料,双方争议的焦点第17、18项决议案属于特别议案,须四分之三股东同意方可通过。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汇丰控股的股东结构极其分散,平安此前以8%左右的占比即已成为第一大股东,除部分机构股东以外,大部分股权为小股东掌握。这也意味着,这场博弈中任何一方要进行“拉票”的难度均非常大。
本周争锋数个来回,双方态度均已明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4月16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投资者高峰会上,汇丰控股董事会主席杜嘉祺就分拆提议回应道,要求重组或分拆其亚洲业务,会给客户带来一段重大的不确定性时期,员工和股东也会受到干扰。未来几年内,重大执行风险将给该集团带来巨大成本。
平安资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勇随即针锋相对。在4月18日晚发布声明回应,黄勇重申有必要推动结构性的战略重组改革,将汇丰亚洲业务总部设于香港并独立上市,将为汇丰的所有股东带来诸多收益。除从股东角度肯定汇丰此前部分举措之后,其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对汇丰未来业绩的担忧。
黄勇指出,汇丰近两年的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周期已经逐步见顶。同时尽管绝对业绩有所改善,汇丰控股和汇丰亚洲业绩仍大幅落后同业,而且汇丰管理层设定的RoTE及成本目标不够充分,汇丰管理层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键业务模式面临的挑战。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汇丰目前将汇丰亚洲的分红与所需资本,用以支持回报相对较低的非亚洲业务。
这一态度,与已经提交汇丰控股股东大会的相关议案基本吻合。汇丰股东大会资料显示,17和18项决议案均为以吕宇健为代表的若干股东提出,分别要求汇丰架构重组和分红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市场人士一般认为,各方争议核心还是在于17项决议案。值得关注的是,在吕宇健等人在17项决议案说明了五个理由。除有利于汇丰亚洲业务结构和利润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地缘政治的潜在不利影响。
在股东大会资料对17项决议案的回应中,汇丰控股董事会就已经表示,第17项决议案并不切实可行,因其提出对一个董事会本已认为不利于股东的结构进行无止境的检视。此举将会削弱客户、员工及投资者对本公司现行策略的坚定信念,亦会涉及庞大成本及高级管理层资源,反之,将资源用于执行现行策略更为理想。
4月19日,汇丰控股董事会在公开回应中进一步表示,假如长时间集中讨论集团的结构,并非以股东、客户或持分者的利益为依归。5月5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让大家有机会讨论这个议题,也让全体股东就第17和18项决议案表决,为这个议题画上句号。为此,汇丰控股董事会据此呼吁股东对此决议案投反对票。
这份公开声明,无异于明确对此前一日平安资管的声明说“不”。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在4月18日声明中,除明确提议从原来的分拆方案(spin-off)调整为战略重组(strategic restructuring)方案之外,还对小股东提交的这两份议案表达了支持的态度。黄勇称,平安资管关注到以吕宇健先生为代表的小股东,提出了第17和18项汇丰股东周年大会决议案,要求汇丰承诺将股息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推动管理层定期考虑结构性改革。经过仔细研究,平安原则上支持这两项议案,认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希望汇丰以开放的态度听取、研究股东意见。
亚洲业务之争5月5日能否划上句号?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自平安等股东提出分拆亚洲业务的公开建议已近三年,4月19日汇丰控股回应措辞直接而坚定实属罕见,侧面显示董事会急迫的态度。受访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种状况表明双方分歧和争拗已经达到一定临界点。
其中一个细节是,与平安声称“汇丰拒绝参与有关方案的讨论,仅与我们分享了评估结论”的说法不同,在4月19日的回应中,汇丰强调与平安曾于2022年至2023年间,就汇丰亚太区业务的结构方案进行了接近20次广泛和高规格的会议,参与的人士包括集团主席、行政总裁及高级管理层。
4月20日,财联社记者分别联系汇丰与平安双方,试图了解更多信息,但均被婉拒。4月20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虽然平安是汇丰的大股东之一,但汇丰的独立性还是很强。分拆和重组是股东诉求,但从汇丰角度,最赚钱的亚洲业务分拆了,会影响非亚洲业务的经营。不管如何,分拆决策应该是由汇丰做出,平安方面只能提议而不好强推。
“汇丰与平安等的争论仍属于一个公司内部事务。一般来说,大股东诉求要通过董事会,这属于正常的程序正义。章程是公司的最高规则,在章程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股东和管理层都必须尊重章程。”王骥跃对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平安和汇丰控股的渊源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汇丰第一次投资平安,后成为平安第一大股东。在经历过双赢的合作后,汇丰于2012年正式退出平安。
3年后,平安反客为主入股汇丰,在2018年11月拿下7.01%股份,代替贝莱德集团成为汇丰第一大股东。2019年,贝莱德集团增持再次超过平安成为汇丰第一股东。2020年9月23日,平安增持汇丰1080万股,重新掌握控第一大股东席位。
有意思的是,尽管双方当前态度迥然不同,其对亚洲业务的前景均一致看好。汇丰控股近期在内地市场高调推出升级之后的财富管理矩阵,试图举国内现有布局全力杀入财富管理市场。
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则在4月18日的回应中表示,“我们相信,经过战略重组后的新汇丰亚洲业务,凭借专注亚洲发展的管理团队,将快速成长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拥有强劲的股东回报。该银行将成为汇丰体系内最具强大增长潜力的银行,也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价值、最具特色,且是唯一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