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贝莱德又抢发新产品,外资公募尝试本地化打法,“赛道主题+持有期”能否助力爆款诞生?
财联社8月1日讯(记者 黎旅嘉)距离去年9月,贝莱德在中国发行首只公募基金,即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已过去近1年时间,8月8日,公司即将推出旗下第三只公募产品——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
作为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基金公司,这也是其推出首只赛道主题基金及持有期基金。
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将重点关注高端装备、科技硬件、电动汽车、清洁能源、5G 网络、云计算、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不过,回顾贝莱德旗下另两只基金的情况来看,总体收益都不太突出。从规模变动来看,截至二季度,两只产品也均遭遇了净赎回。
贝莱德此次发行的首只赛道主题基金是否能迎来追捧?
贝莱德也聚焦“先进制造”赛道
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拟任基金经理邹江渝,英国剑桥大学管理学硕士。曾担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境内私募投资经理,太平洋资产管理股票投资经理,巴克莱资本全球市场部分析师,花旗集团全球市场部分析师。
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基金重点关注高端装备、科技硬件、电动汽车、清洁能源、5G 网络、云计算、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受益于国家战略政策大力推动,中国工程师红利逐渐释放,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作为高景气赛道,该行业投资价值显著。”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称。
正如贝莱德在其宣传材料中表示,进入2022下半年,国内经济环境逐步回暖,稳增长主线之下相关政策陆续落地,A股市场日渐企稳回升,赛道多点机遇凸显,在一众反弹出色的行业里,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先进制造赛道以远超市场的亮眼成绩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
事实上,近期以能源科技、信息科技和国防科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赛道反复被包括基金公司、券商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所提及。而“先进制造”之所以成为热点,也是因为其在4月底至6月底的这波行情中帮助了不少公募产品修复净值。
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也增加了3只新能源方向的重仓股,即比亚迪、华友钴业、亿纬锂能。
近年新能源基金的大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投资新能源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如前海开源的崔宸龙、信达澳亚的冯明远、嘉实的姚志鹏、汇丰晋信的陆彬、华夏基金的郑泽鸿、国投瑞银的施成、金鹰的韩广哲、东方的李瑞等。
不过,“先进制造”尤其是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在经历此前快速拉升后,市场对其分歧亦在加大。
部分观点认为,新能源行业出现一些利空,比如光伏存在上游持续涨价压力,出现停工减产现象;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情绪高涨,成交火热,交易量占比巨大,大部分估值过高,甚至无视任何利空,交易过于拥挤。
贝莱德则表示,短期上,先进制造赛道虽有反弹趋势,但估值仍处低位;中期而言,先进制造赛道多重利好叠加,投资“风口”再现;长期来看,相关产业长期发展趋势明确,趋势非常明显。
外资公募尝试本地化打法
正如贝莱德在其《先进制造强劲反弹,现在入场还合适吗?》中所指出的,“如果说选择一个好赛道能决定最终走得多远,那么在好赛道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入场,才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新能源及持有期标签下,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的推出能否获得资金追捧?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新成立的260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持有期基金有77只,占比达30%;去年同期发行的415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持有期基金有106只,占比为25%,且多为一年和6个月持有期产品。
进一步来看,在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中,成立规模紧随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期混合之后的同样是一只三年持有期产品——兴证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成立规模61.21亿元;汇丰晋信研究精选、信澳智远三年持有A、广发瑞誉一年持有A成立规模均超40元。在成立规模居前的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持有期产品有4只。
那么,贝莱德旗下过往两产品当下业绩及规模如何?整体来看,截至目前,两只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依旧为负。
从规模变动来看,截至二季度,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C合并计算)规模为52.57亿元,遭遇净赎回2.49亿份,与去年9月成立时点相比规模缩水9.22亿份。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A/C合并计算)规模4.22亿元,二季度遭遇净赎回0.58亿份。
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在二季报中表示,“展望三季度,A股市场将迎来中报和三季度业绩披露期,个股基本面兑现能力的重要性凸显。我们会根据上市公司业绩动态调整组合持仓,重点关注短期业绩确定性较强、且估值未透支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个股。此外我们也会谨慎寻找布局二、三季报利空出尽、景气周期拐头向上的机会。我们将持续挖掘新的投资机会以实现组合的保值增值,并力争在此基础上控制好回撤。”
在此前发布的2022下半年全球经济展望中,贝莱德表示,受益于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以及监管对科技等行业放松的积极影响,预计中国下半年的经济活动有望强劲重启。
在此背景下,身负“赛道”和“持有期”标签的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其推出也将成为外资公募本地化“打法”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