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采纳股份首份年报业绩变脸 研发投入同行业末流 拓展动物健康前景几何?
财联社(南京,记者 武超)讯,今年刚刚登陆创业板的采纳股份(301122.SZ),于3月11日披露了上市后首份年报,却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形,这也是近5年来该公司业绩指标的首次下滑。
作为注射穿刺器械的龙头企业之一,采纳股份在去年大出风头,并借此成功上市,却是凭借当年新增的口罩业务。但在贡献营收半壁江山的口罩业务“失灵”之后,今年采纳股份的业绩迅速回落,尤其国内业务大削后,只占营收的一成,极度依赖海外客户。
有医疗行业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长此以往,采纳股份可能错过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红利。在此背景下,采纳股份欲在起家的兽用器械业务上发力,计划将现有业务独立新设主体运营,但这张底牌能否打好呢?
坐过山车的口罩业务
采纳股份主要经营医疗器械、兽用器械、实验室耗材等三大板块,年报显示,采纳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12.47%;实现归属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4.63%。
分行业来看,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是医用产品,2021年收入2.12亿元,相比2020年收入3.39亿元同比下降37.55%。更具体地说,是受口罩产品的兴衰所影响。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 2020年采纳股份业绩取得“爆发式”增长,就归功于其新增的口罩业务。2020年初,疫情突然爆发,口罩陷入疯抢,采纳股份即布局口罩的生产,在此情况下,采纳股份2020年共生产口罩1.13亿个,销售收入2.55亿元,带来毛利1.25亿元,占当年毛利总额的51.77%。
不过到了2021年,随着全球各地疫苗的推出和口罩市场的日渐饱和,口罩单价逐渐下降利润趋于合理空间。2021年,采纳股份的口罩产量急剧萎缩至390.6万个,而口罩的销售平均单价也从2020年的2.26元/个降至0.19元/个,毛利率从49.08%降至23.03%,并从6月开始已不再销售口罩产品。2021年度口罩业务毛利仅为 14.88万元,占年度毛利总额的0.08%。
从结果来看,口罩业务为采纳股份带来了爆发式增长的业绩,但疫情终将过去,这种因销售口罩带来的业绩增长无法持续,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如何,还要看主营业务发展。
极度依赖海外市场
经营模式方面,自设立以来,采纳股份就更偏重国际市场。分地区来看,也因为口罩业务回落,采纳股份2021年国内业务再受削,收入4406.1万元同比下滑80.77%,只占据整体营收的一成不到;外销3.98亿元取得增长44.26%,已占据营收的九成。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多年以来,通过ODM/OEM(贴牌/代工)方式积累了数家全球知名医疗企业客户,包括纽勤(Neogen)、麦朗(Medline)、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麦克森(Mckesson)等在内,自有品牌主要为口罩以及少量穿刺针产品。
ODM/OEM业务也为采纳股份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2018-2021年,剔除口罩业务后,采纳股份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4.84%、40.29%、47.95%和43.86%,但2021年同比有所下滑。
年报显示,2021年采纳股份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为3.07亿元,均为海外客户,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9.51%。对此,有医疗行业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采纳股份的客户较为集中,造成议价能力弱等不利因素,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构成风险。并且过分依赖境外收入也存在受汇率波动影响风险,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稳定风险。
该人士还称,中国市场的注射器市场增速显著、愈发庞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用耗材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市场占比超过30%,国内行业增速约为20%,采纳股份长期不重视国内市场,不仅容易受制于人,还可能错过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红利。
兽用器械不确定性强
目前,采纳股份还是将业绩增长的预期寄托在兽用器械业务,为此,3月11日公司还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采纳动物有限公司。
关于这项举措的目的,采纳股份表示,是基于未来整体发展战略考虑,拟将现有的兽用器械业务通过新设的主体运营,拟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未来将主要从事兽用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将充分利用在兽用器械产品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展动物健康业务的发展空间。
不过,上述医疗行业分析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称,尽管采纳股份是国内兽用注射穿刺器械的龙头企业,但是我国兽用注射器/针市场主要在广大的下沉市场,行业生产呈分散化特征,全国范围内有诸多小型的生产加工作坊,以满足本地区域市场,其行业集中度并不高,因此,就行业竞争格局而言,采纳股份想要借此取得快速增长,仍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该人士认为,采纳股份必须发力研发创新,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兽用器械市场取得较高的市占率。但需注意的是,2021年采纳股份研发费用1844万元,比2020年的1870万元还要下滑,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几乎是末尾的投入水平,以2020年报数据作对比,40余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仅奥精医疗(688613.SH)的研发投入比该公司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