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uters. 大全能源去年业绩预增超四倍 募资百亿“硬抗”多晶硅过剩危机
财联社(合肥,记者 刘梦然)讯,回顾2021年,光伏行业高景气度毋庸置疑,不过业绩分化也是事实。一位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供需紧平衡预期下,硅料企业的“好日子”在2022年大概率还会持续,不过其后隐现的过剩危机将一定程度上冲击利润水平。
大全能源(688303.SH)主要产品为高纯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上游。公告显示,由于去年保持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实现业绩显著增长,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5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436.69%-455.86%,扣非净利润55.8亿元-57.8亿元,同比增长435.63%到454.83%。
此外,上市仅半年的大全能源还在当晚抛出110亿元定增计划,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业内分析认为,未来N型好处是理论效率会更高,不过目前成本还没有显著降低。在多晶硅过剩预期下,大全能源持续扩张,或存在一定风险。
四季度业绩出现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在产能增加和供需博弈的多重影响下,硅料价格出现下滑,并影响导大全能源利润,财报显示公司Q3净利23.12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11.27亿元-13.27亿元,环比下降43%-51%。
早在双碳目标确定之前,光伏产业在以产能为主导的方向下,产业链多个环节已出现大规模扩张。不过,扩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多晶硅受生产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等限制,扩张速度不及上游。
从硅料价格走势看,2021年从年初的约80元/公斤涨至当年10月超270元/公斤,涨幅超2倍。经过去年12月下旬短暂调整后,目前多晶硅再起涨势。据PVInfoLink消息,近期多晶硅致密料上涨至234元/KG,环比上周上涨1.7%。分析认为,国内部分硅料企业扩产项目原本计划2021年底的产出延后至2022年1季度,从投产到达产的坡度释放导致短期内国内产量不及预期。
不过,根据新增产能落地时间计划,硅料拐点可能在今年二季度末出现。据硅业分会统计,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86万吨/年以上,环比上一年度增加34万吨/年,增量包括保利协鑫11万吨/年(江苏中能颗粒硅、乐山协鑫颗粒硅)、新特能源2万吨/年、新疆大全4万吨/年、永祥股份12-15万吨/年(内蒙古通威二期、永祥新能源二期、云南通威一期)、亚洲硅业3万吨/年以及其他小计2万吨/年。
对此,大全能源也提示,随着通威股份、保利协鑫、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及公司在内的企业新建产能的释放和持续扩产,未来硅料的供求关系可能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硅料过剩的危机感,在资本市场表现更加明显。1月25日,大全能源开盘大幅下挫,截至当天上午10时20分,股价报于50.36元/股,下跌5.57%,而相较于去年9月最高91.77元/股收盘价,降幅超过40%,市值969.43亿元。
募资加码N型硅料
事实上,大全能源近期已有大手笔投资。去年12月20日,公司宣布拟投资332.5亿元,在包头市建设四大项目,分别为30万吨/年高纯工业硅项目、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2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2.1万吨/年半导体多晶硅项目。
不过,在高额利润引导下,围绕多晶硅的产能扩张竞赛还在加速。业绩预告发布当天,大全能源公布2022年度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属于公司现有业务的产能扩建,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大全在内蒙古包头建设实施,项目投资额为80亿元,建设期1.5年,建成后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上机数控、美科、双良股份等于内蒙古及其周边大量布局产能的下游客户。
大全能源同时表示,随着TOPCon和异质结等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在下游发电端的不断广泛应用,多晶硅的品质要求将由太阳能级产品逐渐向电子级产品趋近,高质量N型多晶硅的旺盛需求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下游看,N型电池技术可能是光伏下一轮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围绕TOPCon、HJT、IBC技术的储备建设也是大厂之间的较量。根据业内人士预测,2022年可能是N型组件的元年,这也意味N型组件更快投入市场。
根据隆众资讯统计,已落地的TOPCON技术N型电池组件,今年或将可以迎来10GW级的出货,而HJT技术路线的N型电池组件预计2023年可达到10GW级别的出货水平。
业内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介绍称,在生产工艺上,P型是掺硼为主,N型是优化掺磷,未来N型好处是理论效率会更高,不过成本还没有显著降低,N型下游产品目前更贵一些。综合来看,同等厚度下N型比P型贵约5-8%,但考虑厚度变薄之后,N型硅片的成本和价格会低于P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