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6
2021年已步入尾声,要说今年资本市场上哪个行业最令股民“扎心”,那非教育股莫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内受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今年作为国内教育改革的大年,《民促法》和《双减政策》相继靴子落地,使整个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强巨震。这种巨震,甚至让部分细分市场“躺枪”。
裁员、暴雷、关门、转型、跨界等等,构成了2021年教育行业的热门词汇。行业正朝着真正的公益属性向前迈进,对于那些曾经争相涌入教育行业的资本来说,可谓是一场巨大的失算。2021年,也是教育行业处于周期的低谷阶段。
资金大撤退,细分领域股价几乎“全线崩塌”
国内的教育行业是一个庞大且精细化的市场,按照当前在港、A及美股市场上市的企业来看,教育市场主要分为四大类:K12教培、民办K12教育、民办高教和职业教育。
为规范国内义务教育市场,以及为中小学生减负,国家今年密集出台各项严厉政策,主要是针对校外培训市场和民办义务教育进行整顿。按时间线来看,主要有三大项:
5月14日,《民促法》颁布,对民办K12教育企业的关联交易、集团化办学、外资准入、在线教育、师生权益保护、招生管理等方面做出重要规定;
6月15日,为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订立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出台,目的是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今年的这几项政策,对于K12板块来说属史上最严。K12板块的增长逻辑被彻底打破,K9校外培训市场也直接被“冰封”。
随着政策环境逐步从落地到落实,不仅是K12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板块在资本市场上也深受波及,年内上演了资金大撤退的一番景象。
年内,K12教培上市企业股价全线崩塌,众多资金纷纷逃离,一起教育科技、高途、掌门教育和好未来等股暴跌逾90%,市场一片哀嚎。民办K12教育企业也难于幸免,光正教育(06068.HK)、成实外教育(01565.HK)和天立教育(01773.HK)等股均跌超7成,大部分企业惨变仙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民办高教和职业教育不受《民促法》和《双减政策》冲击,但也因整个行业逻辑生变而“瑟瑟发抖”,最终也未能逃过大跌的境地。
年内,绝大部分民办高教企业和职教企业股价出现双位数跌幅,但整体下跌幅度相较于K12板块较轻,个别企业股价还获得双位数的增幅。
整个市场跌跌不休的惨状,使不少散户体体会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也让不少专业的投资机构亏损惨重。以博时全球中国教育(QDII-ETF)基金为例,该基金今年6月初成立,截止12月28日,这只距离发行仅有6个多月的基金,单位净值仅有0.454元,区间跌幅达到52%,成为史上最惨的基金。
K12教培:如何破茧?
实际上,在这轮K12市场的大熊市中,最惨的不是散户,也不是投资机构,而是行业的参与者。
2020年和2021年,对K12教培企业来说,就如上演了天地板的股价一样,辉煌和落寞往往只是在一瞬间。
2020年,在疫情的助推和资本的加持下,以在线教育模式为主的K12教育进入大爆发的元年。为了抢滩国内校外辅导的庞大生源,新东方(09901.HK)、高途和好未来等在线教育平台大打广告战,借此机会快速抢占市场。
高途集团便是其中最为激进的企业之一,2020财年,该公司营销费就高达71.2亿元,同比飙升逾4倍。要知道,在2020年,A股4千多家上市企业仅有不到20%的企业营收超过71亿元,可见在线教育企业有多疯狂。
巨额营销费也带动了高途的高速扩张,当年营收飙升2.4倍,K12正价课付费人次为542.9万,同比大幅增长117.3%。但因巨额开支,高途集团当年产生13.93亿元的巨亏。
这些盲目扩张的企业也被一些媒体怒斥“贩卖焦虑”、“资本裹挟”、“野蛮生长”,多数人也认为行业已陷严重的内卷,有必要进行整顿。
国内针对K12校外培训的政策从未消停,在这种背景下,双减政策在今年7月应运而生,行业一夜变天,那些曾经光彩夺目的头部企业瞬间迎来至暗时刻。
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要为中小学减负,还给孩子快乐。其重要细则包括: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科类教育机构禁止融资、禁止资本化运作;禁止周六日等法定节假日开展教学;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全部变为非营利性机构。该计划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生效。
为此,K12校外培训企业不得不纷纷“壮士断腕”,新东方、好未来和高途等企业早前均宣布在年底前退出K12业务,并调整企业发展航向,转向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领域,希望能经过短期剧痛后能获得重生。
如新东方在线(01797.HK)在11月底前退出中小学业务后,当前已着手布局硬件业务、职业教育和助农业务,股价在近期触底回升。
民办K12教育:“瘦身转型”进行时?
民办K12教育,指的是提供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民办教育。《民促法》的实施,便是针对该市场进行严厉的整顿。
《民促法》提出,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非营利性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与利益关联方进行交易。《民促法》于今年9月1日生效。
这意味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无法实现营利化,或将被剥离上市公司。K9学校以及非营利性幼儿园的兼并收购、协议控制行为被政策明确禁止后,相关企业未来的成长也将更多来自内生增长而非外延收购整合。
资本市场上的民办K12教育企业不多,不到10家。目前,已有枫叶教育(01317.HK)、光正教育和宇华教育(06169.HK)披露了《民促法》落地后的首份财年报,从财年报看,这些企业也因政策影响而展开断臂自救。
其中,枫叶教育剥离了K9学校及学前教育,造成29.06亿元的一次性亏损。剥离受《民促法》限制的业务后,枫叶教育拟向普通高中、语言类在线教育和学校餐饮等方面转型。
光正教育和宇华教育也分别剥离掉K12学校以及K9和学前教育业务,分别产生20.56亿元及10.4亿元的亏损,并向非K12业务方向进行战略调整。
民办高等教育:市场情绪被带动,不碍高增长属性
回顾今年以来的教育行业政策,民办高教行业并无遭受重大的不利政策冲击。
今年落地的《民促法》对关于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化办学、收购兼并、协议控制等针对非营利性民办校的措辞全部删减,同时允许其进行三公关联交易,表明未来民办高教企业在自建、收购等方面没有政策障碍。可以说,民办高教的政策障碍已扫清,成为教育细分行业确定性最强的领域之一。
相反,政策对民办高教更多的是持鼓励的态度,且与《民促法》相对应的是,民办高教行业能创造更多升学机会,可为学生实现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更宽的条件。
对于今年民办高教股股价集体陷入跌势,财华社认为主要是K12教育市场的阴霾扩散至了民办高教市场。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行业其中的一个赛道,在行业整体投资情绪低迷的阶段,其估值显然会被市场情绪压制,导致相关企业股价纷纷跟跌。还有另一个因素,是当前大部分地区政府对民办高教企业选营选非还未出台细则,市场担心民办高教企业存在潜在的政策风险。
然而,在市场情绪未得到释放之时,部分高教企业披露了靓丽的财年报,行业“外延式并购+内生增长”的增长逻辑依然不变。
在已公布财年报的11家高教股来看,在2021财年(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年度),多数企业依靠对外收购标的并表,以及涨学费、扩建、独立学院转设等内涵式发展方式实现了高速增长。
不难看出,高教企业同时兼具了高确定性和成长性,基本面优异。但受市场情绪拖累,高教股估值普遍处于历史低位,如财年业绩翻倍的新高教(02001.HK)当前市盈率PE(TTM)仅为7.22倍,明显有提升的空间。
职业教育:千亿赛道,群雄逐鹿
与高等教育一样,职业教育市场不但受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增量空间亦十分庞大。职业教育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方向。
我国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期,这就需要对产业进行升级,而产业升级离不开高级技术人才的支持。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则需要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海外的德国和日本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也均有着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088亿元,不过未达到K12教培市场规模的一半。面向受龄人群和业态更广的市场,未来职业教育市场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双减后,国内职业教育市场变得热闹非凡。包括计划退出教育行业的投资人,以及K12教育市场的参与者,在政策落地后对职业教育市场“垂涎三尺”。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职业教育赛道共发生33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94.1%;披露融资总额超53.0亿元,同比增长206.4%。
而刚从K12教育市场脱身的头部企业,也将船头对准了职业教育,市场的竞争环境愈加激烈。
当前,包括新东方、好未来、高途和有道在内的企业均宣布向职业教育方向求变,涉及的领域就包括公考、考研、语言培训等热门品类。作为“公考第一股”的中公教育(002607.SZ),显然被后来者盯上了。
中公教育在今年三季报中提到,受行业外部、内部环境较大变化影响,公司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亏损达8.91亿元,营收也同比下滑15.3%。同时,因信披违规,中公教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加速下挫,年内超160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职业教育的热潮正在来袭,市场也将会越来越拥挤。中公教育增长疲弱,预示着行业在未来竞争或会白热化,烧钱大战或会再度出现。
小结:年末,教育股依然未能上演逆势大反转,指数表现萎靡。民促法和双减政策带来的冲击依然影响着市场投资者的情绪。
民办K12教育企业亟需破茧而出,同时转型之路也充满艰辛。民办高教的市场情绪尚需消退,市场高增长逻辑不变。职业教育则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新阶段,行业充满新机遇。
作者:遥远